close
有關巧克力的研究千奇百怪,「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新發布研究指出,一國巧克力攝取量愈高,按人均計算的諾貝爾得主也愈多。瑞士人吃巧克力最多,接著是瑞典人與丹麥人,美國則在排行榜中段。
紐約一位醫生表示:「瑞士民眾每年平均吃120條重85公克的巧克力棒。份量真的很驚人。」但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並沒有列出:「愛吃巧克力=諾貝爾得主多」的例子。瑞士在比例上最多嗎?
上述研究指出,一國必須每年攝取1.25億公斤的巧克力,才會誕生一位諾貝爾得主。200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柯內爾說:「一國巧克力攝取量與國家富裕程度有關;而高品質科學研究也與國家富裕程度相關。」
美國在排行榜中段,但今年諾貝爾獎是最大贏家,獲得經濟學和化學獎,另有一人分享了物理獎,是何道理?看附表,歷來物理、化學及文學獎,的確都是已開發的富國獲得,美國尤其多,但瑞士不在其列。
科學家的發現不合乎邏輯,例子不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