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區域平等及住宅部長杜芙洛女士,穿著一襲白底藍花的連身洋裝到國會備詢,引發男性議員鼓譟,噓聲四起。一名議員表示,「或許她穿這件洋裝,是不想要我們聽她到底說了什麼。」輿論質疑國會太男性中心,有性別意識。
學者麥錫爾則從「場合與服裝」角度看問題。他說,國會對男性有服裝規範,必須繫領帶或戴領結。前文化部長賈克郎曾因穿立領襯衫、沒繫領帶,被拒於議事堂外。國會沒有規定女性服裝,但「部分議員心態保守,認為杜芙洛的服裝太過春天氣息,身為部長,應有符合身分的嚴肅穿著。」
杜芙洛第一次出席內閣會議時,穿牛仔褲,被指不夠莊重,正與文化部長龍應台相同,她第一次到立法院備詢,穿及膝短褲與球鞋,也被批評不尊重立院。
杜芙洛曾任城市規畫師,在建築和營造業工作時,從未遇過類似情況。這不僅是「場合與服裝」問題,更涉及「場域」思考。城市規畫師出入工地適合穿牛仔褲、球鞋,出席會議時則可能穿西裝、套裝;女性主管若穿花洋裝,也不會遭受非難。但民間的「商業場域」畢竟不同於「政治場域」。
場域是由成員按特定邏輯而共同形成的,如美學場域、法律場域、宗教場域、政治場域、文化場域、教育場域,有各自的符號和策略。國會被批評過於保守,在於議事的「過於嚴肅」。杜芙洛縱然想帶來「春天氣息」,幅度也不宜太大;譬如希拉蕊、梅克爾都穿單色套裝,但已突破黑色、鐵灰色傳統,而出現鮮紅、亮藍、豔黃,在男性深色西裝中成為亮點。
社會有各種場域,場域多樣化是社會分化的結果。屏東小琉球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常有女性遊客穿著清涼,甚至比基尼穿上街,遭居民反彈,要求穿多一點。相對於墾丁「春吶」音樂會短暫的特定場域,小琉球是「日常生活」的「鄉村場域」,自然有它服裝的「保守策略」。
歐美的歌劇院都要求穿正式服裝,高級俱樂部、餐廳亦同;豪華郵輪有「船長之夜」,船長與遊客共進晚餐,也要求穿正式服裝。這都是場域邏輯,代表高尚優雅的概念,也是「圈內人」的認同。
全球調查顯示,歐洲人職場穿著最休閒,僅兩成七穿西裝或正式服裝。但四成受訪者認為,穿休閒服的員工永遠無法晉升高階主管。研究者分析指出:「顯然全世界普遍的情況是依照職位的高低穿著,而非依照個人喜好。」
場域理論源自社會心理學,是關於行為的概念模式,指人的每個行動均被所在場域影響,場域並非單指物理環境,也包括人的心理及相連因素。在炎熱非洲,許多人光著上身,政府高官卻穿西裝,是「階級場域」外顯的結果。
看場合穿衣服,是自我和環境碰撞的調和。議員與部長是高職位者,所談議題屬嚴肅國政,穿花洋裝,彷彿把國會殿堂當成花園酒會;穿短褲球鞋,又彷彿參加溫布頓網球賽。而歐美運動員下場後,集體行動時,反而都穿全套西裝,表現一種「整體動力觀」。
從「小我」私領域與「大我」公領域的分野來看,任何場域都會有異類者,「整體動力觀」或許被認為太保守,也有其結構與功能的意義。至於台灣有些立委,終年穿著競選背心,繡出黨名、姓名,彷彿選戰永無休止,這種「整體動力觀」又另當別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