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微創手術」又有新創舉!台大醫院最近完成亞洲第一例的機器手臂腎臟移植手術,為一名疑似因紅斑性狼瘡造成腎衰竭的60歲女性患者,成功換顆新腎,由機器人主刀,透過只有9公分小的傷口,放進一枚腎臟,還能精細縫合血管,患者醒來時甚至不覺得疼痛,比傳統手術傷口減半、也減少相關的併發症機率。
這名游姓婦人,疑似罹患紅斑性狼瘡,造成腎功能嚴重退化、腎衰竭,5年前開始接受透析治療,她51歲的小弟不忍姐姐洗腎受苦,願意捐贈出左腎,並在台大腎臟移植團隊建議下,決定進行機器手臂移植手術。
手術時間約5小時又30分鐘,與傳統外科手術差不多,但手術傷口只有9公分,移植團隊先準備好擺放腎臟的空間,再架上機器手臂,緊接著放進腎臟並進行腎動脈與靜脈血管重建,手術後11天就復原出院。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蔡孟昆表示,腎臟移植手術發展已經50年,過去技術遲遲無法改進,傳統手術方式,為了順利放進腎臟,並讓醫師的雙手得以在腹腔內活動、施展自如,腹部的傷口幾乎都有20公分之大。
手術傷口一大,患者術後容易引發疼痛,加上張力過大,會造成傷口疝氣等併發症,延長住院時間,又提高患者的術後感染機率。
在過去,機器手臂雖然已經普遍運用在泌尿科的攝護腺和婦科的子宮摘除,但是應用在器官移植手術,因為對血管縫合的精細要求以及出血的風險,即使在歐美國家也僅有零星病例報告,台大醫院這次完成機器手臂腎臟移植手術,可說是革命性的進展。
改用機器手臂主刀,蔡孟昆說,有許多優點,手術進行空間極小,但迴旋角度卻相當大,手術過程,由一位操刀醫師操控機器手臂,進行顯微縫合手術,患者則在距離約5公尺的另一頭,由另一名主治醫師負責監看各種生理變化,手術難度相當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