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國樂才子──劉維哲老師



  從民國六十八年至今,國樂方面的成就,一直是基隆女中引以為傲的殊榮。自民國六十八年,基隆女中國樂團在全省國樂比賽中獲得甲等獎以後,基隆女中的國樂推展就大放異彩,而從民國六十九年起以迄今年剛在台北市立宏道中學舉行的音樂比賽,基隆女中國樂團已經連續獲得八年優越獎,在一團體中能夠有如此成就,的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除了,國樂社的精英成員努力之下,此項成就最大的功臣,就是眾所皆知的劉維哲老師。



  當夕陽照射在國樂教室外時,我們隨著那光線引領進到了國樂教室外時,我們隨著那光線引領進到了國樂教室,這時琴韻幽幽,似在述說了一位老人的辛酸血淚,令在場的同學,無不潸然淚下,想像中,此一樂師,必定是歷經險難,滿身創傷的老者,待我們走向前欲觀其面貌時,他突然回首狂笑,令我們無不驚愕,此人即是鴻燕大師──劉維哲,此時的他神采奕奕坐在同學們口中的「太師椅」上,怡然自若地拉著胡琴,對於我們訪問他的事情,好像特別興奮,笑得嘴都合不攏。



  (後來,我們找了座位坐下來,很快地話題就開始了。)



  我問起劉老師:「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國樂?為什麼?」



  他笑著回答:「小時候我常看別人吹笛子,就好奇地買了一支來吹吹,那時只是好玩,眞正學國樂是在初中時候,我是童軍團團員,在未加入時,需要接受測驗,記得測驗項目共有五項:學科、結繩、野炊、特殊才藝等,因為我沒特殊才藝,所以,沒有考上,那時候,本來有笛子的經驗,於是就想把它學好。」



  劉老師,過去的求學成績很不錯,小學畢業,就考上基一中初中部,接著保送師專,師專畢業,敎了一段時間書以後又考上師範大學,劉老師的本科系,並非國樂科,而是公民訓育系,但,他卻致力於國樂方面的研究,經常勤習涵泳國樂,幾到廢寢忘食境界,課暇閑時,加入中廣國樂學習,得以洞悉國樂博大精深之全貌與絲竹雅樂之精隨,愈發堅定獻身國樂的職志。六十二年師大畢業,歷任各校教席,致力於國樂課程實驗工作,並編寫國中、國小初學國樂教材教法之基礎篇,成為社會研習者之圭臬,且又從事「國樂教材法」研究篇及「分類樂器學習法」之編寫工作,以期雅樂推廣工作精益求精,更上層樓綿延下去。



  劉老師一生窮究國樂,無師自通,並能傾其所學在音樂荒漠中,揮汗灑淚,辛勤耕耘弘揚樂教,貢獻鄉梓,不但在學校社會中蔚成樂風,更收陶冶性靈,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之效,社會輿論有口皆碑,曾獲基隆市府嘉獎九次,記功五次,市黨部獎狀乙幀。教育廳甄選為六十七年特殊優良教師;七十年榮獲台灣省音樂協進會推荐為音樂獎章得獎人,眾多的殊榮,證實了這位音樂耕耘者之辛勞和成就。



  這時,胡琴聲,頓然停止,劉師臉色突轉嚴肅地說:「我研習國樂數十年,為的是能把這國粹延續給下一代,更希望我的學生也能發揚此種性,國樂才得以保存。」他說到此又笑了起來,一邊說又一邊繼續地拉琴。



  我又問他:「為何你會有給同學新年紅包的動機。」他笑著說:「過年嘛!讓大家沾沾喜氣,有個好彩頭。」「另一方面,因未婚,所以,移情作用把這些可愛的學生當作是自己的女兒,盡點父親的心意,對吧!」我笑著插問:



  他又不好意思地笑著,而此時的旋律似乎又轉為另一樂章,這時,我又問他一個蠻敏感的話題,我問道:「一個藝術者,通常總是縈繞在浪漫繽紛的世界裡,所以,常有一些羅曼史,但是,為什麼老師你至今仍是「單身貴族」,聽說,你的學生還經常當你的介紹人,替你著急不已。」



  「其實,我覺得這只是緣分、機緣,我常因『緣盡而致分離』、『何需怨尤,何需悔恨』,反正,只要有緣,一切都是美好的,你說是吧?!」我笑著點頭。



  此時,樓下有人在叫他,於是他先離開一下,一會兒,他又回來,抱歉地説:「待會兒就要離去,看還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於是我們趕忙捉了一些問題問他。



  「對於您而言,出國演奏期間,是否有些感觸?」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其實,我出去演奏的目的,一方面只是為了散心,另一方面是為了能增廣見聞,另一主要目的,是要把這優美的樂音,在這世界的每一角落播放,使一切事物都能因此而和平相處。」



  這時掌聲雷然而起,全體同學無不肅然起敬,對這國樂大師予以最高的尊敬、崇拜,隨後,大家陸陸續續的離去,瞬然間,夜幕已臨,整個國樂教室,寂靜不已。待我走出,回首凝望,卻發現「他」是孤獨的───。




補充:本篇文章出自校刊第23期。民國76年6月出刊,並由2012級312班 周迦安同學協助轉成電子檔,在此致謝。

本文出自 健康醫藥 – 遠離慢性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n5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