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賴小姐與男友分手後經常突然昏倒,寫字時手中的筆掉了也沒發現,原本還以為是因為失戀而恍神,就醫後才發現罹患多發性硬化症,使用干擾素針劑治療,但要長期打針、又有發高燒等副作用,讓她十分困擾。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巫錫霖醫師昨(24)日表示,多數病友常因此中斷治療,現在有口服新藥剛通過健保局審核,除了不用再打針,患者年復發率也可降低5成,但副作用是心跳變慢,並不適用所有人。報導╱張雅淳 攝影╱張世平
巫錫霖醫師表示,多發性硬化症好發於20~40歲女性,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基因有關,免疫細胞會攻擊神經傳導細胞而破壞神經系統,隨著不同部位的神經系統受損,出現的症狀也不同,包括手腳僵硬麻痺、失去平衡、視力模糊、記憶力衰退、逐漸癱瘓等,由於症狀很多,因此容易被誤診。
【先了解】常發作病況恐惡化
多發性硬化症分為3種類型,最常見的是復發緩解型,經常反覆發作,有8成患者屬於此類型,若是發作頻率變高,可能會惡化成次發進展型,例如原本是雙腳無力,逐漸惡化成下肢癱瘓;最嚴重的是原發進展型,病況嚴重且不會好轉。
干擾素治療易中斷
多發性硬化症傳統採干擾素針劑治療,但根據國外研究結果,近3成患者在治療後半年中斷或放棄治療,主要是無法忍受發燒、過敏等副作用,再加上許多人無法接受長期打針,因此經常中斷治療,也會影響治療效果。
【這樣做】口服新藥較為方便
今年9月健保局正式給付多發性硬化症口服新藥,此款口服新藥可使此病的年復發率降低5成,而傳統干擾素降低3~5成,口服新藥每天要服用1次,干擾素需1周打針3次,口服仍較打針方便。